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

台灣金品獎



面對兩岸經濟互動,台灣產業面臨空洞化?大陸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工廠,但台灣有機會運用網路,以創新的知識,引領大陸進軍全球。中國大陸近年來的發展,的確對全球產業結構產生衝擊,大陸龐大低廉的勞動力,讓全球受薪階級都面臨減薪、失業的威脅;大陸13億人口的商機,吸引全球企業注目的眼光。憂心人士認為,大陸市場的興起,會讓台灣產業空洞化,台灣將失去產業競爭優勢。的確,要談生產、比製造,台灣拼不過大陸;大陸有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工廠的絕對優勢。但在網路(虛擬空間)的時代,要比的是服務品質,而不是生產能力,國際競爭決勝的關鍵在於知識的創新、在取得(正確資訊)的速度快或慢。網際網路是決勝的工具網際網路百分之百是速度的代表,網路這個決勝的工具已經擺在那了,就看企業懂不懂得應用。大陸大力架設光纖網路,但網路的末端卻拉不進政府機關,拉不進企業辦公室,成為必備的工具。大陸國營事業的官員們,還沒意識到網路的重要,大陸的網路普及度還差的非常遠,現在還停留在招商引資,停留在製造業,服務業目前還不是重點,某些網路內容還是屬於管制商品。大陸一胎化政策與以理工為主的框架式教育,讓年輕人只能走一條既定的路,只會模仿,缺乏創新。大陸其實是在走台灣過去的老路,大陸環境較好的家庭,小孩從出生,進小學,大學到出國念長春藤名校,都是奉家長之命。你去問100個念史丹佛大學的大陸學生將來想幹嘛?沒幾個答的出來,他們對未來都很茫然。中國大陸20到30歲的年輕人,都被逼著要成為工程師。他們的人生就是上名校,讀第一志願的科系。在他們最有創造力的年紀,腦袋就被框架化了。據統計,科學家在32歲以後,就很難做出具創新性的研究。在目前的大陸社會體制,大陸要發展所謂的知識經濟,時機還未成熟,這也是大陸面對國際競爭的隱憂。相較於大陸,台灣的政治,社會與教育環境就較多元化,在多元的環境,接受的資訊多,國際視野寬廣,才可能產生知識的創造力。中國市場很大,但世界更大。台灣很小,但台灣企業看的是全球市場。中國的聯想集團,是全球第八大IT公司,但聯想的產品,沒有踏出中國一步。而台灣的宏碁卻早就把品牌與產品行銷到全球。拉高知識創新的競爭門檻台灣的未來在知識創新的能力,要全力發展知識經濟,抬高知識創新的競爭門檻,與大陸以製造為主的優勢作區隔。台灣的未來一定架構在中國之上,台灣企業的靈活度高、人才教育強,再加上語言優勢、讓台灣有機會,以中國大陸為內陸市場,以創新的知識,創新的營銷制度,帶領中國進軍全球。三年內,我們將會花一半以上的時間,活在網路(通道)的(虛擬空間)連結(現實世界)成為網絡。那個時候取得資訊的快慢與運用資訊,創新知識的能力,就決定未來發展的速度。台灣能在全球IT產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速度絕對是關鍵。在網路的地球村,產品在哪裡生產並不重要,快速取得知識才重要。網路就是知識,發展知識經濟是台灣必得走的路。我們也該知道以製造生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未來的競爭優勢在研發,在知識創新的能力,我們要藉由網路發展知識經濟,打破非得在國內設廠,所謂「根留台灣」的迷思,創新台灣金品獎。

沒有留言: